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来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0-11-28 20:02:05
A A A

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星期         节课

章节名称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认清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成果,任何强敌、顽敌的侵略是必须打败、同时也是能够打败的。

认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了解国民党及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懂得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总结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原因,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团结和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历史上中国第一次完全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它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捍卫中国的国家领土和主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

1.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路线和作用

3.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研究式教学法等

课程资源准备

教材、多媒体、PPT

主要内容、逻辑结构

第六章共分为五节。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过程;第二部分“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说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教材详细叙述了日本帝国主义惨无人道的杀戮和对中国资源的破坏。第二节“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主要讲中华民族在遭遇灭顶之灾的生死存亡关头,全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在充分肯定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抗战的同时,一分为二地评价蒋介石集团在抗战中的表现,尊重历史事实,力求客观公正。第四节主要讲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敌后战场的开辟以及抗日根据地各方面的建设。第五节讲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第六章是在第五章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的基础上,讲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自己的牺牲和献身精神,团结中华民族投身伟大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依据本章的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教学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节为教学模块展开教学,每个教学模块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为宜。

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是本章的重点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

1)结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讲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从世界意义上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

2)结合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过程,阐述中国抗日战争以弱胜强,是一场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甚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因此,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进行的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3)结合抗日战争的意义说明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雪洗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时限

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进行了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在1931918日夜,日本关东军安排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挑起“九·一八”事变。 在“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对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历史地位的认识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认识分歧。因而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深入地客观地全面研究抗日战争是有意义的。正是基于此,应该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20159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通过简述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和作用,纠正个别错误认识。

1)突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作用。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举起了全民族奋起抗战的第一面旗帜,它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2)突出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指导作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坚持抗战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路线、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突出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支撑作用。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特别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根据地正面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2/3以上的兵力,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不仅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4)突出中国共产党的先锋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4.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得不到正确认识,从而影响到人们对抗日战争的正确认识。

1)对国民党政府抗战时期执行的抗战路线和战术进行批评。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军队的抗战,这是一条反人民的路线,它的目的是要保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利益和一党专政的政治制度。国民党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实行“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并存在利用暂时的抵御换取日方妥协的思想,因而导致正面战场的溃败,使大面积的国土沦入敌手。

2)高度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爱国官兵的英勇作战和流血牺牲。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广大爱国官兵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表现了空前的爱国激情和不畏强暴、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3)对国民党正面战场要分阶段加以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起到了维系全民族抗战的作用,但在抗战各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能够积极抗战;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开始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是有限的。

5.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及其历史地位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统一战略目标下,国民党军担负正面战场的正规作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担负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策应的两个战场。这种特殊的战争形态,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的成功体现。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显著特点。

两个战场的形成,关键在于敌后战场的开辟。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日军展开战略进攻,中国军队处于战略防御,正面战场自然形成。中国共产党实行战略创新,领导人民军队大胆深入日军占领区,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了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敌后抗日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并赢得最后胜利的基础。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1)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2)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中国的抗战是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而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是极其野蛮的、充满掠夺和屠杀的罪恶战争。

3)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形势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铸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钢铁长城,与敌人殊死搏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4)历史证明,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错误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只要实行全民动员,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 邮编:712046 电话:029-38185000

版权所有:新利luck官网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Baidu
18lk新利